Skip to content Skip to sidebar Skip to footer

以色列自去年10月7日與巴勒斯坦伊斯蘭主義組織哈瑪斯(Hamas)在加薩爆發衝突后,今年七月底,哈瑪斯的政治領導人伊斯梅爾·哈尼雅(Ismail Haniyeh)在伊朗首都德黑蘭遭暗殺身亡,伊朗和黎巴嫩真主黨等指認以色列為凶手並誓將對以色列發起報復行動。以色列從此也開始與聲援哈瑪斯的伊朗與真主黨交火。戰事至今跌宕起伏,對國際情勢的影響深遠,因此本文將重點分析美中態度,試圖找出其隱藏目的。對於美中關係,兩岸關係的影響尤爲重要。

中東戰事持續升溫,以美國為首的一衆西方國家毫不意外力挺以色列,而大部分阿拉伯國家則抨擊以色列攻擊迦薩平民的行爲是非人道主義的,除此之外,許多西方國家的城市也開始出現支持巴勒斯坦的游行,再度形成西方與非西方國家之間二元對立的格局。

然而北京當局的立場更值得深究。雖然中國自毛澤東時代以來一直是巴勒斯坦事業的堅定支持者,但自1980年代以來,以中也建立了友好的經濟關係。在戰爭開始之際,北京采取了中立的態度,呼籲雙方“保持冷靜”,并未批判哈瑪斯。

北京方面的言論引發了以色列學者們的沮喪與反對,看似中國的親巴傾向重新浮出水面。華盛頓智庫Stimson Center的主任孫雲(Yun Sun)表示,“這符合中國的利益,因爲它使中國與阿拉伯國家回到了同一邊。”

但是隨後北京立場出現了鬆動,中國外長王毅曾在訪美前夕與以色列及巴勒斯坦外長通電話表示各國都有自衛權,並積極推動了以兩國方案為基礎的和談,暗示了對以色列的同情與支持。從一方面來説,這種“戰略模糊”的策略可以避免北京站隊,美國耶魯大學法學院的研究員Moritz Rudolf說:“中國知道他們能發揮更大的作用,但他們想要穩定,不想被捲入複雜的環境中。”

另一方面來説,北京鬆動的立場也可以被解讀為對美方的示好。下一任總統無論是民主黨競選人賀錦麗還是共和黨競選人川普都已公開表明了對以色列的支持,中方的態度有利於改善美中關係。但值得推敲的是,中方立場的鬆動是否與AIT主席羅森柏格(Laura Rosenberger)在此前訪台有關?這次訪台為羅森柏格上任第八個月后的第三次訪台,再度强調了反對任何一方片面地改變臺海現狀的立場,不支持台獨,支持兩岸對話,促進臺海穩定的態度明確。筆者由此推論,美方是否有意以此抑獨促談的立場來向北京先行示好?以期盼中方在中東戰爭方面予以配合,避免台海新生事端。美方希望中方緩解中東局勢這一點在十月九日的美國國會訪華會議中已有所體現,美國參議院多數黨領袖舒默(Chunk Schumer)要求北京當局利用其對伊朗的影響力來阻止戰火的蔓延。伊朗乃哈瑪斯與黎巴嫩真主黨等武裝團體的幕後支撐,且地理位置極佳,有能力封鎖赫姆兹海峽(Hormuz Strait),限制中東地區向外的能源運輸,有相當的威懾作用。而伊朗與中國關係緊密,北京自然可以發揮影響力避免戰事進一步升級。對美方而言,立即派遣兩艘航母戰鬥群趕赴地中海壓陣也可以看出中東情勢重要且緊迫,中東戰爭的嚴重性儼然超越美中矛盾,美中博弈雖也十分重要,但其緊迫性較低,因此美方在策略上略微調整,與大陸先行融冰,可謂一個重要抉擇。

如上推測,拜登在與習近平的會談中也提到恢復雙方正常溝通管道,包括軍方的接觸,有意改善兩國關係。同時拜登也敦促習近平向伊朗施壓,防止中東衝突的擴大並停止對俄羅斯的軍事支援。美方官員透露,兩位領導人在台灣問題上亦有交流,拜登指責中在台周邊的大規模軍事集結,表明美方將繼續支持台灣自衛,維持一中政策的立場,台美關係維持照舊。習近平則重申一中原則,表示北京沒有侵台計劃。

由此我們可做出推斷,中東戰爭確實對各大國影響甚遠,美方不願在此時見到俄烏與中東之外的衝突,並期盼中方勸阻伊朗參戰以解美方燃眉之急,故而美方先行向北京示好,就羅森柏格訪台發言反對改變現狀,不支持臺獨。可見在中東戰爭的背景下美方更重視臺海和平,以免出現難以應付的場景。然而此次拜習會談雖有所收穫,也助益穩固了目前臺海局勢,但美中關係的互信基礎仍舊薄弱,美方對臺海立場是否為曇花一現還未可知。

Experts in crafting solutions that resonate

Sign up for our newsletter
Say Hello

info@cissr.org

Centre for International Security and Strategy Research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